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 选调生 >  备考资料 >  面试预测 > 

2021年公职考试面试热点及预测:弃成功择普通

2021-08-17  | 

01
背景资料

复旦大学中文系梁永安老师在他个人的B站视频账号上分享的话,被很多人奉为“普通学”的真谛。比如梁教授没有刻意追逐热点,而是在与年轻人的日常交流中提出的问题,竟谈到了青年人的“心坎上”:“留在大城市还是回老家?为什么我说未来年轻人会主动返乡?”“如果你为35岁感到焦虑就扣1,如果你不焦虑就扣2。”“面对35岁中年危机,25岁的人该做些什么?”……由此,我们发现,与信奉“成功学”相比,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转向“普通学”,跳出“成功学”打造的华丽陷阱。

02
金标尺解读

“成功学”本是舶来词,在我国最早是“成功学大师”的传销洗脑术,但是它之所以能盛行至今,无非就是因为成功的标准和定义过于单一,甚至是唯一,那就是:有钱、有地位、有名声。从小到大,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:“小镇做题家千军万马挤独木桥”、“寒门再难出贵子”、“北上广人均月入2万”、“大学生回乡种地是不务正业”等等,由此也造成了“996是福报”、“互联网大厂员工猝死频发”、“一线城市各种漂,欠发达城市人才紧俏”的悲剧。这一切的根源就在于我们这一代年青人急于成功又被迫必须成功。

与“成功学”不同,“普通学”强调成功并非只有一条路和一个出口,我们应该努力奋斗却不再盲目追求名利,生活应该积极多元而不是单调的“牢笼”现在的年轻人从“成功学”转向“普通学”,或许是一种好的现象。因为这从侧面反映了,当代年轻人开始从浮华的“成功学陷阱”中跳出来,在思想上有了一种“觉醒”,即:没有普世的成功学,我们不应只活在别人的期待中;要客观理性地了解自己,学会接受自己的普通甚至平庸;要终身学习,而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功利的,更多的是是为了内心的丰富与强大。

从活在别人的期待中,到为自己而活。外出是经历,回乡是意义。别人眼中的“北大高材生”四川妹子,因为无法融入大城市的无奈,从放弃光鲜靓丽的白领生活、逃离北上广回老家创业,到自己开车送快递,手能提重物,肩能扛货100斤,历经艰难之后是创业成功。一开始连父母都不能理解她的想法,但是她却活出了自己想要的人生。成功没有唯一标准,但是人生却只有一次,与其活在别人眼里,不如成全自己。

客观理性接受自己的平庸,也学会接受孩子的平凡。大城市的学区房,哪怕是老破小也能卖出天价;一个月上万补习费仍然养不起一个小孩;砸锅卖铁,辞职陪读,也要让孩子进入高考加工厂。政府一再减负,学生负担却越减越重,因为父母不允许,也不接受孩子过得还不如自己,所以上名校,进名企,进体制,改变命运跻身上流,才是父母眼中的成功。至今犹记得毛坦厂中学外一名房主的话:“我现在背靠毛坦厂中学,年收入百万,我的孩子也没有考上大学,读的技校,但是比起现在仍在为了考个二本而苦读的孩子,我的孩子已经算是不错了,好大学只有那几所,普通大学出来也不一定有高收入啊。”再对比“北大教授教的了70名研究生却教不了自己的女儿”的教育焦虑,教育确实不能忽视,但是偏执于“双一流”,轻视“职业技校”,也并不可取。特别是对“中产阶级”而言,人一旦开始转变自己的观念,客观理性地评价自己,承认自己的普通,也接受孩子的平凡,条条大道通罗马,与自己和解,难道不是另一种成功?

摒除功利性学习,养成独立的人格,锻炼丰富强大的内心。如今的社会发展迅速,为了紧跟时代步伐,我们确实需要不断学习与提升技能,但是人生短暂,就如罗翔教授所说:“如果只是为了成功而读书,那我们所读的书有一半都是没用的。”读书,是为了塑造正确的三观,是对精神的洗礼,也是对独立人格的塑造,若单以金钱为成功的标准,那经济学家应该是最富有的人,但是现实中最富有金钱的人是商人。如今,青年人也认识到了这一点,学习不能仅限于书本,也不能仅限于取得纸面的好成绩,完整独立的人格更为重要。正如有位80后的父亲,每年假期都会带着孩子开房车穷游全国,当问他为什么这样做时,他说:“世界观,观世界,若都见没过世界又何来世界观呢?”

如果说“做人上人”的成功是许多人眼中完满人生所必达的方向,那么现在很多青年人追求普通更像是一场自我和解。因为我们越来越多人意识到:别人眼里的成功并不见得适合自己。因为每个人的人生都是独一无二的,既然成功没有最优解,只有“合适自己”的才是最理想状态,那最合适自己的“普通”与最合适别人的“成功”又有什么区别呢?

陕西金标尺教育

点击查看 更多招考

金标尺

扫码关注 陕西公考金标尺 ,随时了解考试新资讯